品牌风向标 升级指导
品牌发声 对话领袖
优选行动 以往鉴来
品牌升级 塑造形象

鸠摩罗什:舍己渡人,不负如来,名扬千古

来源:中国优选品牌 发布时间:2018-09-11 10:01:20 2750

 

父亲出身天竺望族,母亲乃龟兹王妹,他是舍利弗转世,自幼天资聪颖,相貌出众,半岁能说话,3岁能认字5岁开始博览群书,7岁随母出家,每天能背诵三万六千偈颂,初学小乘经典。9岁随母赴罽宾(今克什米尔地区)从槃头达多诵读杂藏、阿含等经。

12岁与母返龟兹途中,在疏勒驻留年余,修习阿毗昙及六足论,从大乘僧人、莎车王子须利耶苏摩诵读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和《十二门论》,复从佛陀耶舍授读《十诵律》等。后佛陀耶舍一直和他合作翻译佛经。

12岁的鸠摩罗什

曾有三果罗汉言,鸠摩罗什在三十六岁如果没有破戒,他就会成为第二个佛陀

他就是鸠摩罗什。

泰戈尔有诗言:“使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”。这就是鸠摩罗什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
鸠摩罗什

那时,龟兹广泛信奉小乘佛教。从小乘佛教改受大乘佛教,听起来似乎很简单,但是派系不同,真正让人们转而信奉又是多么的困难。

12岁,罗什回到龟兹;12岁,罗什转传大乘佛法。信奉宗教者大多信仰热烈,行事由心,由教,听不得诋毁,受不了背叛。罗什甚至一度受到了龟兹人民的抵触与放弃。然,罗什始终坚持以大乘佛法度化人心。时槃头达多从罽宾到龟兹,罗什晓以大乘宗义,使之垂信。博读大小乘经,名扬西域三十多国。

罗什的名声不仅在西域诸国流传,在汉地也有所耳闻,为争夺这位高僧,前秦后秦先后发动了两次战争,而这正是罗什所有苦厄与荣耀的开始。

东晋太元六年(382)年,苻坚遣大将军吕光攻伐焉耆,继灭龟兹,取罗什至河西走廊凉州鸠摩罗什寺

为利用罗什在民众中的威望,进而成为成全自己的野心,吕光用尽各种方法胁迫罗什破禁。

他强迫鸠摩罗什娶龟兹公主为妻,他对鸠摩罗什说:“你的父亲也是这么做的,你为什么要推辞呢?”

面对武夫强力,鸠摩罗什的反抗难以奏效,吕光强令他饮酒,酒醉之后,将他和公主关在一起,醉酒的鸠摩罗什无法再持守佛祖的戒律,他破戒了。

破戒的鸠摩罗什想来是极其痛苦的,他面临着佛心破裂的危机。

鸠摩罗什精通的一部经典《维摩诘经》给了他某种启示。《维摩诘经》中说:以前,在毗耶离城中有长者叫维摩诘,他虽然有家庭、有妻子,住华屋美舍,但他笃信佛法、久于佛道,心志坚定,决定以大乘之道启迪众生。因此,他虽为白衣,奉持沙门清净律行;虽处居家,不著三界;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;现有眷属,常乐远离;虽服宝饰,而以相好严身;虽复饮食,而以禅悦为味;他在众生嬉戏之处度化他人,以无量方便饶益众生。

罗什终究读懂此事间一切磨难,皆为佛祖磨砺自身,并让自己更加强大并渡人的关卡。

鸠摩罗什信服的龙树菩萨在其《中论》中有一偈子云:“不生亦不灭,不常亦不断,不一亦不异,不来亦不出。”

大乘佛法,讲求舍身渡人。而这次破戒,正是罗什真正传承大乘佛法,寻求渡人之道的源始。

大乘佛法鸠摩罗什

东晋太元八年(384)年,吕光遂割据凉州,称大将军、凉州牧,自立为凉主,鸠摩罗什随吕光滞留河西走廊凉州鸠摩罗什寺达16~17年,其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都会去凉州城郊的莲花山做大型水陆法会。在凉州他是被世人公认为汉传佛教奠基人,是一位伟大的佛学家、哲学家、汉语言学家、音律学家、星象学家。

后秦弘始三年(401年)皇帝姚兴遣硕德率军西伐后梁,又迎鸠摩罗什至长安,后于圭峰山下逍遥园中千亩竹林之心“茅茨筑屋,草苫屋顶”,起名草堂寺(西安),后经扩建,殿宇巍峨。鸠摩罗什率众僧住此译经。当时译经队伍非常庞大,在鸠摩罗什主持之下,译经场中有译主、度语、证梵本、笔受、润文、证义、校刊等传译程序,分工精细,制度健全,集体合作。据记载,助鸠摩罗什译经的名僧有“八百余人”,远近而至求学的僧人三千之众。故有“三千弟子共翻经”之说。

后秦弘始三年(401)姚兴攻伐后凉,亲迎罗什入长安,入逍遥园西明阁,以国师礼待,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,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。尔后十余年间,罗什悉心从事译经和说法。据《出三藏记集》载,罗什在弘始四年至十五年期间,译出经论35部,294卷。其中重要的有《大品般若经》、《小品般若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维摩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首楞严三昧经》、《土著毗婆沙论》、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、《成实论》《土诵律》等。

克孜尔千佛洞鸠摩罗什

鸠摩罗什不仅是佛典翻译的巨匠,他还是开创民族团结的先驱;是文化交流的使者。

“罗什是离红尘最近的高僧。”

离红尘最近,意味着经受了更多的苦难;高僧,则是说罗什对大乘佛法宣扬传播更广做出的巨大贡献,罗什也被称为中国四大译经家之一。

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
生老病死,贫贱富贵,皆为虚妄。大乘渡人,罗什用自己的全部的生命向我们传达了这一观点,而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佛法大家。